半夏的主要病害有哪些?应如何防治?


半夏是传统中药材,市场需求量大,种植半夏经济效益可观。但半夏的病害较多。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半夏的主要病害有哪些以及如何防治。

半夏的主要病害有真菌病害(块茎腐病、茎腐病等)、病毒病害(病毒病、花叶病等)和生理病害(白斑病、紫叶病)等。

(1)块茎腐烂病(或根腐病)

为害症状包括块茎部分或完全腐烂,有干腐病和湿腐病,可发生在半夏的种植和储藏期间。细菌通过土壤或种子茎传播。

防治方法:采收、保存种子时选择,除去病、虫害或机械损伤的种茎;播种前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或用50%多菌灵。播种前用1200倍液体可湿性粉剂浸种10分钟。

整土时用75%二磺酸钠可溶性粉剂500-1000倍或用石灰水消毒土壤。半夏出苗后,用5%的石灰水给半夏植株浇水;半夏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排水,避免出现积水,应及时采收。

(2)茎腐病(或猝倒病)

病原菌多为尖孢镰刀菌,也有部分为疫霉属。病原菌多以菌丝体、厚垣孢子在寄主遗体或土壤中越冬,随雨水、水流传播。虫伤或机械损伤可加重该病的发生。

为害半夏幼苗嫩茎的地上或地下部分。受侵染后,茎基部近地面处出现褐色水浸斑,然后向四周蔓延,逐渐变成环状褐色斑,幼苗倒下而死。

防治方法: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;选择健康无病的种子茎。播种前用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子35分钟,使种茎充分消毒;发病初期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苯菌灵粉剂1500倍液、75%百菌清粉剂500倍液等浇灌或喷雾。

生长期及时排水、松土,防止内涝、土壤板结;病害流行期间,及时挖出田间病株,并用石灰消毒。半夏种植3-4年后必须进行轮作。

(3)叶斑灰霉病

病原体是属于半知菌亚门和葡萄孢属的真菌。菌核与残骸或土壤中一起越冬,并在明年产生用于感染的分生孢子。孢子可以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。

主要危害叶片。当叶子第一次被感染时,它们会出现水浸和褪色的病斑。有的表现为灰白色点状或条状病变。随后,它们扩展成棕色不规则大病斑。多个病变可以愈合成更大的病变。它通常会导致叶子变形,或覆盖整个叶子,导致叶子过早死亡。当湿度高时,叶子背面的病斑会形成灰色的霉菌层。

防治方法:及时清理受影响田地,消灭病原菌。发病期间可喷5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900倍液,或65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50%乙烯菌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。

(4)病毒病(或缩叶病、花叶病)

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、芋头花叶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感染引起。受害症状包括叶片皱缩、叶片花叶、植株矮化,甚至整株死亡。

该病对半夏危害严重。半夏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、蓟马等害虫、与病株的摩擦以及种子茎传播病毒传播。

防治方法:选择脱毒种茎;生长期及时防治害虫,减少传播媒介;发病时可用磷酸二氢钾或20%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0.5%抗毒剂1号水溶液250-300倍液喷雾,或20%维里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液体,每7天一次,连续使用3次,可促进叶片返绿舒展,减少伤害。收获前10天应停止施用。

半夏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来解毒。解毒率可达80%以上,解毒后的植物生长旺盛、正常。

(5)其他生理性病变

半夏的生理病变主要是由一些生理因素引起的,致病菌尚未查明。不存在与病株的交叉接触感染。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出现多发的近网状至不规则状白斑。

或者叶子可能有紫色斑点,有的叶子背面有紫色斑点,有的可能整个叶子都有紫色斑点,但叶子正面还是绿色的。危害较轻,会造成苗木倒塌。病株长出新叶时,一般不产生白斑或紫斑。

因此一般不进行特殊的预防和治疗。病株倒后可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促进新叶再生。

标签:
  • 种植方法
  •  
  • 种植经验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